人生如河
人生像一条奔流的河,从雪山融水的涓涓细流开始,终要汇入岁月的汪洋。它没有固定的航道,却藏着每个生命独有的波澜与风景。
幼年时的河,是村前那条清亮的小溪。我们赤着脚踩在鹅卵石上,追着飘落的蒲公英跑,把纸船放进水里,以为那就是全世界的远方。那时的时光走得慢,夏天的蝉鸣能拉长整个午后,外婆摇着蒲扇讲的故事,比夜空里的星星还要多。我们不懂得“未来”的重量,只知道手里的糖要慢慢含,刚学会的儿歌要唱给每朵路过的小花听。这是人生最澄澈的阶段,像溪水般毫无保留,把纯粹的快乐洒在每一寸走过的土地上。
少年时的河,开始遇见礁石与浅滩。课堂上难解的数学题、第一次被朋友误解的委屈、悄悄藏在日记本里的心事,像一块块石头挡在河道中央。我们曾为一次考试失利躲在被子里哭,也会为和好友的约定,骑着自行车穿过整个县城的风。那时的我们总向往远方,把“长大”当作对抗一切的武器,以为翻过眼前的山,就能看到想象中的大海。这条河开始变得湍急,却也因此撞出了最耀眼的浪花——那是青春里最无畏的勇气,是明知会跌倒,仍愿意奋力向前的倔强。
中年时的河,宽阔而沉稳。我们成了别人的依靠,像桥墩般撑起家庭的重量,在工作的浪潮里学会了掌舵。清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,听他们叽叽喳喳讲学校的趣事;傍晚接父母散步,陪他们慢慢走过夕阳下的街道。曾经的棱角被岁月磨平,却多了一份“了然于心”的从容。遇到暴雨时,不再像少年时那样慌乱,而是懂得调整船帆,让河流平稳地绕过险滩。这条河不再追求速度,而是用宽度容纳生活的酸甜苦辣,把对家人的爱、对责任的坚守,都化作河底温暖的沙,默默托举着前行的船。
老年时的河,渐渐放缓了脚步。坐在阳台的藤椅上,看窗外的落叶飘进庭院,像看自己一生的片段在眼前回放。不再纠结于未完成的遗憾,反而会笑着想起年轻时犯过的傻,想起孩子第一次叫“爸妈”时的惊喜。这时的河变得温柔,水面映着晚霞的余晖,偶尔有晚归的飞鸟掠过,留下淡淡的痕迹。我们开始懂得,人生不是一定要抵达某个终点,那些流过的汗、爱过的人、看过的风景,早已成为河流里最珍贵的养分。′
最后,这条河会平静地汇入大海。没有轰轰烈烈的告别,却在每一滴水里,留下了生命的印记。其实人生从不是一场关于“抵达”的竞赛,而是一段关于“经历”的旅程——幼年的纯粹、少年的热烈、中年的担当、老年的从容,都是这条河里独一无二的风景。只要认真地流过每一段路程,即使最终归于平静,也能在岁月里留下属于自己的,温柔而坚定的回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