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32
时间像一头沉默的巨兽,不经意间便已驮着他们走到了大学生活的尾巴上。大四的空气里,弥漫着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焦灼。不再是某个具体考试前的紧张,而是一种面对人生岔路口、必须做出选择的茫然与紧迫。毕业论文、实习、求职、或是继续深造……每一个词汇都像一块沉重的砖,垒砌在通往未来的、迷雾笼罩的路上。
林晚照的剧本创作,在经历了家庭的剧变和长时间的停滞後,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他不再执着于宏大叙事或尖锐的社会议题,反而开始构思一些更私人、更细腻的故事,关于记忆的修补,关于沉默的陪伴,关于在废墟之上如何小心翼翼地重建生活。他的指导老师看了他的新构思,评价是:“技巧更成熟了,情感也更沉了,有种……静水流深的力量。” 这评价让他恍惚了一下,原来那些刻骨的痛苦,最终会以这样一种方式,沉淀进他的创作里。
苏念则毫无悬念地获得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资格,将继续在她痴迷的物理世界里深入探索。她的未来路径清晰而明确,像一条经过精密计算的轨道。但她偶尔也会对着电脑屏幕上复杂的模拟数据发呆,思考着“意义”的问题——这些高度抽象的公式和发现,与那个在剧本里描摹细微情感的林晚照,与那个在画布上挥洒色彩的沈雨薇,与那个在车间里敲打钢铁的陈烁,究竟在何种维度上能够连接?
陈烁拒绝了导师推荐的保研,一头扎进了求职大军。他目标明确,要去一家顶尖的科技公司,做最前沿的机器人研发。简历投出去几十份,面试了一场又一场,有成功的喜悦,也有被拒的失落。他在群里吐槽面试官的奇葩问题,分享笔试的经验,那股高中时就有的、带着点莽撞的冲劲还在,只是被现实磨砺得更加务实。
沈雨薇决定考研,目标是国内最好的美术学院。她将自己锁在画室里,没日没夜地准备作品集,整个人瘦了一圈,眼神却异常明亮,那是一种为明确目标燃烧自己的光芒。她很少在群里说话,偶尔出现,也只是发一张被颜料弄得五彩斑斓的手,或者一个累瘫在画架旁边的表情包。
“高三作战指挥部”的群聊,内容彻底变了样。不再是插科打诨和日常分享,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招聘信息链接、考研资料分享、论文写作求助,以及弥漫在字里行间的、对未来的焦虑和偶尔的相互打气。
“唉,今天面试又挂了,说我项目经验不够深度!”——陈烁。
“正常,积累经验就好。附:某公司内推码。”——苏念。
“救命!艺术史论述题杀我!有没有大佬给点思路!”——沈雨薇。
“试试从媒介演变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切入?参考书目发你了。”——林晚照。
他们像四艘即将离港的船,在最后的泊位里,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补给和检修,锚链即将收起,驶向各自命定的、或许截然不同的海域。
在一个被各种申请材料和论文资料淹没的深夜,林晚照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,点开了电脑里一个加密的文件夹。里面存着他们高中至今的大量照片:教室里堆满书的课桌,模型店里专注拼装的侧影,音乐节上挥舞的双手,悬崖边被风吹乱的头发,颁奖台上紧握的奖杯,江边沉默的陪伴……一帧帧,一幕幕,快速闪过。
他看了很久,然后打开一个空白文档,手指在键盘上停留了片刻,开始敲下一行字:
《同舟:一段关于坐标、引力与航迹的叙事草案》
他不知道自己想写什么,或许只是一次告别前的整理,一次对共同岁月的打捞与封存。他知道,毕业不是终点,他们的“同舟号”也不会真正解散。但某种紧密无间、朝夕相处的时代,确确实实要结束了。未来,他们将散落在不同的城市,不同的领域,拥有各自新的航线和风景。
窗外的天色渐渐泛白,新的一天即将开始,也意味着离别的日子又近了一天。林晚照保存了文档,关掉电脑。宿舍里很安静,只能听到室友平稳的呼吸声。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萦绕在心头,有对未来的忐忑,有对过往的不舍,也有一种经过四年淬炼后,悄然生长出来的、面对未知的平静力量。
大学这场盛大而漫长的演出,终于要缓缓落下帷幕。而属于他们各自人生的、真正的剧目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