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街理发店
王师傅的理发店开在老街转角已经三十年了。红白蓝三色的旋转灯柱褪了色,玻璃门上贴着"理发十元"的纸条被太阳晒得发黄。推门进去,老式收音机里永远放着邓丽君的歌,墙角那株绿萝爬满了半面墙,像要给斑驳的墙面织一件绿毛衣。
### 清晨的准备工作
天刚蒙蒙亮,王师傅就提着热水壶来了。他先给那把祖传的理发椅的转轴点上机油,再用软布擦拭镜子,直到能照清每一根白发。热水倒进搪瓷脸盆时升起的白雾,会在镜子上凝成细密的水珠,顺着"为人民服务"的红字往下淌。
老主顾们都知道,王师傅每周一要给推剪上油保养。那些钢齿在他手里服服帖帖,像训练有素的士兵。张大爷总爱在这时候来,他说最喜欢闻机油混着洗发膏的味道,"比香水还提神"。
### 午后的热闹时光
放学时分,理发店就成了孩子们的地盘。小学生阿明坐在垫高的木板上,紧张地抓着扶手。王师傅变魔术似的从口袋里掏出棒棒糖:"乖,不动就给你。"电推剪嗡嗡响起时,阿明紧闭着眼睛,睫毛像受惊的蝴蝶翅膀。
最热闹的是春节前。打工回来的年轻人排到门外,手机外放着各种短视频的声响。王师傅依然用那把老推剪,只是现在会问:"要抖音上的那种发型吗?"染发剂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,和窗外的鞭炮声搅在一起。
### 黄昏的闲聊时刻
李老师是傍晚的常客。她总是带着织到一半的毛衣,边等边织。王师傅给她剪发时格外仔细,剪刀在发梢游走的沙沙声,像春蚕在啃食桑叶。他们聊着老街的变化:消失的粮油店、改行的修鞋匠、搬走的卖糖葫芦的老汉...
有时收音机里突然放起《甜蜜蜜》,李老师织毛衣的手就会停下来。王师傅知道,这是她年轻时最爱的歌。镜子里的两个人都不说话,只有剪刀还在轻轻歌唱。
### 最后的理发
拆迁通知贴在门口那天,王师傅破例开了夜工。老邻居们排着队来剪最后一次头发。张大爷甚至要求剃光头,"反正以后也没人看得见我的发型了"。电动推剪在灯光下闪着银光,白发像雪片般落下。
最后一位顾客是刚下夜班的社区医生。王师傅给他刮脸时,剃刀在皮革上磨得发亮。"您这手艺..."医生摸着光滑的下巴感叹。王师傅只是笑笑,把工具一件件收进木箱。绿萝的藤蔓在夜风里轻轻摇晃,仿佛在告别。
锁门时,王师傅回头看了眼空荡荡的理发椅。月光透过玻璃门照进来,那株绿萝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影子,像极了一个个老主顾的发型轮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