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游记观后感。

六年级作文 作者:心静自然凉

《西游记》观后感:一场修心悟道的奇幻史诗

《西游记》如同一面照进灵魂的镜子,透过神魔斗法的瑰丽画卷,映照出人性深处的挣扎与超脱。吴承恩笔下的九九八十一难,不仅是取经路上的险阻,更是人类破除心魔、叩问本心的生命寓言。

一、团队与个体:在磨合中淬炼真我

取经团队的配置暗含玄机:

• 唐僧的执着:以凡胎肉体直面万险,他的迂腐与坚守恰是信仰的象征——若无一根"愚公移山"的脊梁,何以撑起渡世宏愿?

• 悟空的反叛与皈依:从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到戴上金箍的行者,他的蜕变写满成长的阵痛。五指山下五百年,压不住的是赤子之心;三打白骨精的误解,道尽英雄的孤独。

• 八戒的世俗气:贪吃好色却憨直可爱,他是人性弱点的缩影,却在火焰山的烈焰里扛起钉耙为团队开路,证明凡人亦有佛性。

• 沙僧的沉默担当:默默挑担的身影,恰似时代洪流中那些无名却撑起山河的脊梁。

师徒四人的冲突与和解,揭示了一个永恒真理:真正的修行,是在碰撞中学会包容,在差异里找到共振。

二、八十一难:欲望迷宫的破局之钥

妖魔何尝不是心魔的化身?

• 黄袍怪掳走百花羞,映照情欲困局——奎木狼甘弃仙籍堕为妖,讽刺世人常为私欲自缚枷锁;

• 火焰山的熊熊烈火,恰似嗔怒之火灼伤众生,唯芭蕉扇(智慧)可熄;

• 狮驼岭三妖食人城,直指贪念的嗜血本性,而大鹏雕的"如来亲缘"身份,更暗喻特权滋生腐化的警世寓言。

每一难都在叩问:当诱惑披着华美外衣袭来,我们能否如唐僧般守住心中灵台方寸?

三、取经路即人生路:向死而生的修行

最震撼的并非诸佛降临的结局,而是过程本身:

• 唐僧在女儿国泪别女王时那句"若有来生",道尽使命与私情的撕扯;

• 悟空在六耳猕猴一难中挥棒打死"二心",是斩断妄念的残酷涅槃;

• 即使抵达灵山,师徒仍需落水渡劫——真正的圆满从不在终点,而在放下的瞬间。

正如紧箍咒消失时悟空眼底的澄澈:他挣脱的不仅是金箍,更是对"齐天大圣"虚名的执念。

结语:叩问内心的真经

当大雁塔的经卷在长安晨光中展开,吴承恩早已借如来之口点题:"经不可轻传,亦不可空取。" 西游故事历经五百年依然鲜活,正因它戳中了人类共同的迷惘:

我们终其一生跋涉的,从来不是十万八千里的山水,而是抵达内心的路径。在降伏心猿、驯服意马的长路上,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斗战胜佛。

这场取经之旅没有真正的终点——每一次重读,都是对灵魂的再度洗练。那束穿透云层的佛光,终将照进每个在现实中挣扎的凡人心底。
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龙族有感

下一篇:乡居散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