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居散记
晨雾还未散尽时,乡村便从沉睡中醒来。先是鸡舍里传来第一声啼鸣,像一粒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,紧接着,犬吠、牛哞、开门的吱呀声次第响起,织成一张细密的晨网,将整个村庄轻轻笼罩。我踩着沾露的田埂往前走,裤脚很快被打湿,带着泥土与青草的凉意。
田埂旁的稻田正泛着青绿,稻叶上的露珠在晨光里滚来滚去,一不小心就坠进泥土里,没了踪影。几位老农已经在田里忙活,弯腰插秧的动作娴熟而沉稳,每一步都踏得扎实,仿佛在与土地对话。他们的草帽上沾着草屑,额角的汗珠顺着皱纹滑落,滴在秧苗根部,那水珠里竟映着整片天空的蓝。田埂尽头的水渠里,流水潺潺,几只青蛙蹲在石块上,鼓着腮帮子叫得欢快,像是在为劳作的人们伴奏。
村庄中央的老槐树是全村的地标,据说已有上百年的树龄。粗壮的树干需三四人合抱,枝桠向四周伸展,像一把撑开的巨伞,遮住了大半个晒谷场。午后的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孩子们拿着竹蜻蜓在光影里追逐,笑声清脆得能惊飞枝头的麻雀。老人们则搬来竹椅坐在树下,摇着蒲扇唠家常,话题从庄稼的收成说到邻里的琐事,语气里满是闲适。树身上缠着几缕红绳,那是村里人为祈求平安系上的,风吹过时,红绳轻轻晃动,给古老的槐树添了几分温情。
村西的小河是孩子们的乐园。河水清澈见底,能看见水底圆润的鹅卵石和游动的小鱼。夏日里,孩子们赤着脚在河里摸鱼捉虾,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衣襟,却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兴致。妇女们则端着木盆来到河边洗衣,棒槌捶打衣物的声音与说笑声交织在一起,顺着河水漂出很远。傍晚时分,夕阳把河水染成金红色,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,归鸟的身影掠过水面,留下一圈圈涟漪。
炊烟升起时,村庄便浸在了饭菜的香气里。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冒出袅袅青烟,在暮色中缓缓散开,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的味道和饭菜的鲜香。母亲们站在门口呼唤孩子回家吃饭,声音穿过庭院,越过篱笆,在村庄里回荡。餐桌上的饭菜简单却可口,有刚从地里摘下的青菜,有河里捕到的鲜鱼,还有自家腌制的咸菜,每一口都带着乡村独有的淳朴滋味。
夜色渐浓,乡村又恢复了宁静。月光洒在青瓦上,给村庄镀上了一层银辉。偶尔传来几声犬吠,很快又归于沉寂。躺在院中的竹床上,望着满天繁星,听着虫鸣,心中所有的浮躁都渐渐平息。乡村的夜,是如此安静,又如此充满生机。
乡村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,却有着最本真的生活韵味。这里的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,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。它像一首舒缓的歌谣,在时光里静静流淌,温暖着每一个眷恋它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