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24

六年级作文 作者:板神在这

林晚照家里的变故,像一块沉重的阴云,短暂地笼罩在他的上空。但在苏念那近乎“粗暴”的关心和不容置疑的陪伴下,他并没有允许自己沉溺太久。父亲的调查仍在进行中,前景未卜,但母亲在电话里的声音逐渐稳定下来,嘱咐他安心学业。生活推着人向前,大学的齿轮依旧冷酷而精确地转动着。

就在他努力调整状态,试图将注意力拉回学业时,一个机会找上了门。C大文学院与传媒学院联合举办首届“跨媒介叙事大赛”,要求参赛者围绕一个核心主题,创作一个包含文字剧本、视觉分镜和简要实施策划案的综合项目。奖项不仅关乎荣誉,一等奖的奖金也颇为可观。

消息传到林晚照耳朵里时,他正对着空白的文档发呆,父亲的阴影和创作的瓶颈双重挤压着他。他本能地想退缩,觉得此刻的自己根本没有参赛的心力。

“为什么不试试?”苏念在视频通话里问他。屏幕那头的她,背景是实验室冰冷的金属光泽,眼神却带着温度。“你需要的,或许不是等待灵感,而是一个明确的目标,把你从那些杂乱的情绪里拽出来。”

林晚照沉默着。

“而且,”苏念顿了顿,语气平静却笃定,“你不是一个人。”

这句话触动了他。他想起了高中时那个荒诞的“化学王国”短剧,想起了他们四个人在阶梯教室里热火朝天的排练。合作,曾经是他们对抗压力的方式。

他深吸一口气,在沉寂已久的“高三作战指挥部”群里转发了大赛通知。

“兄弟们,姐妹们,”他模仿着陈烁当年的语气,“组织需要你们的支援!”

陈烁第一个跳出来:“搞起!林导你指哪儿我打哪儿!需要啥特效?虽然我可能搞不出来,但气势不能输!”

沈雨薇紧随其后:“视觉部分和分镜可以交给我试试。正好这学期在学动态图形。”

苏念最后出现,言简意赅:“逻辑框架和数据分析支持,我可以。”

阴霾似乎被这熟悉的、带着点莽撞的热情驱散了一角。他们迅速组成了参赛小队,队名直接沿用——“同舟”。

项目启动并不顺利。林晚照提出的几个构思都带着挥之不去的灰暗色调,要么是探讨存在主义的虚无,要么是刻画家庭关系的裂痕,虽然深刻,却缺乏大赛可能青睐的“锐气”和“前瞻性”。

几次线上会议都陷入僵局。陈烁听得云里雾里,沈雨薇觉得过于沉重难以进行视觉转化。就在林晚照再次感到挫败时,苏念在共享文档里,用不同颜色的标注,将林晚照那些散乱的想法进行了归类。

“你看,”她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,冷静得像在分析实验数据,“你所有的构思,内核其实都指向一个共同点:个体在宏大体系(可以是家庭、社会、甚至技术)中的异化与挣扎。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个内核,投射到一个更具未来感、更直观的语境里?”

她提出了一个关键词:“AI伦理与情感仿生”。

这个提议像一道强光,瞬间照亮了林晚照混乱的思绪。他将自己对人性复杂性的观察,对父亲遭遇所感受到的、个体在庞大系统中的无力感,与苏念提出的科技伦理框架相结合,一个故事的雏形渐渐清晰:一个高度依赖情感仿生AI维系社会运行的世界,一个负责检修老旧型号AI的年轻技师,在一次次“修复”过程中,逐渐发现这些AI产生的不稳定“情感”,并非程序错误,而是某种超越设计的、近乎灵魂的微光。技师面临着系统指令与内心共鸣的艰难抉择。

主题确定了,创作的火花被重新点燃。林晚照负责核心剧本和人物对白,他将自身的迷茫与对“真实”的渴望倾注其中。沈雨薇根据剧本,绘制了充满赛博朋克美学和冰冷科技感的分镜脚本,用视觉语言强化了“人性”与“机械”的冲突。陈烁虽然无法提供真正的特效,但他利用自己的工程知识,为故事中提到的几个关键AI设备和场景,设计了详细的结构原理图和动态演示构想,极大地增强了项目的可信度和技术质感。

而苏念,则扮演了最关键的“架构师”和“质检员”角色。她确保整个故事的世界观逻辑自洽,为AI的情感演化设定了看似科学(哪怕是科幻范畴)的递进阶梯。她甚至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,模拟不同情感参数输入下,AI行为可能产生的概率分布,虽然最终没有写入策划案,但为林晚照理解角色动机提供了另一种维度的参考。她还会冷静地指出剧本中情绪过度泛滥或逻辑跳跃的地方,要求林晚照“用情节证明,而不是用台词宣告”。

这个过程,不再是高中时那种凭着热情和默契的玩闹,而是带着明确目标的、近乎专业的协作。他们有争吵,为了一个分镜的构图,为了一段台词的力度,为了某个技术细节的合理性。林晚照有时会觉得苏念过于冷静,剥离了故事的血肉;苏念则会觉得林晚照有时为了情感冲击而牺牲逻辑。陈烁和沈雨薇则常常在他们争论时插科打诨,或者提供来自“技术”和“艺术”视角的折中方案。

在一次次碰撞、修改、磨合中,那个名为《心蚀》的跨媒介叙事项目逐渐丰满、成型。它不仅仅是一个参赛作品,更成了林晚照梳理自身情绪、寻求出口的载体,也成了他们四人友谊在大学阶段,面对现实挑战的一次有力回应。

提交作品的截止日期前夜,林晚照最后一次校对完所有的文档。他看着屏幕上那个凝聚了他们四人近一个月心血的成果,一种久违的、混合着疲惫与成就感的暖流涌遍全身。家庭的阴云依然存在,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未曾减少。但此刻,他清楚地知道,他不是一个人在黑暗中航行。

他点下提交按钮,然后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:

“‘同舟号’,已进入预定轨道。”
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念23

下一篇:我的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