啦
一碗粥的温度
成长中的感动,往往并非来自惊天动地的大事,而是源于生活中最平凡的瞬间。那是一碗粥的温度,温暖了我的胃,更温暖了我的岁月。
进入初三,学业压力骤增。每个清晨都像一场战斗,我在闹铃的催促中惊醒,匆忙洗漱,抓起书包就要冲出家门。“等等!”母亲的声音总会准时响起,她捧着一碗温热的粥拦在我面前,“就喝几口,不耽误时间。”
那碗粥总是变着花样:小米南瓜粥金黄绵密,紫薯燕麦粥醇厚香甜,偶尔是加了虾仁的咸鲜粥。但彼时的我,眼里只有即将迟到的早自习和背不完的文言文,总觉得那碗粥是母亲温柔的“阻碍”。“不喝了!真要迟到了!”我常常不耐烦地推开,忽略她眼底一闪而过的失落,摔门而去。
直到那个寒冷的清晨。头天晚上我熬夜复习,起床时头晕目眩,喉咙干痛。我强撑着走到门口,母亲照例端来了粥。那是一只保温碗,碗壁温热。“今天熬了梨粥,润肺的。”她轻声说,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。我忽然没了往日的不耐,接过来喝了一口。温热的、清甜的粥滑过喉咙,瞬间抚平了所有不适,一股暖流从胃里蔓延至全身。
那一刻,我才真正低下头,看清了那碗粥。也看清了母亲为我盛粥的手——不知何时已变得粗糙。我忽然明白了,我每天理所当然推开的是怎样的心意。那需要她提前多少时间起床,守在灶台前耐心搅拌,又需要怎样的计算,才能在我出门时刚好降到宜口的温度?
我安静地喝完了那碗粥。抬起头,对上母亲惊喜又满足的目光。“妈,真好喝。”我说。她笑了,眼角的皱纹像绽开的花:“好喝明天再给你熬。”
从那天起,每个清晨我都会安静地喝完那碗粥。它或许普通,却饱含着最厚重的爱。这一碗粥的温度,是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,是日复一日的坚持,是藏在平凡生活里最深的牵挂。
这碗粥让我懂得,爱并非总是轰轰烈烈,它更像文火慢熬的粥,细腻、温暖,无声地浸润着生活的每一个缝隙,给予我前行最踏实的力量。
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