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出一条路
踏出一条路
清晨六点,推土机的轰鸣惊醒了沉睡的村庄。我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,看着那条陪伴我们三代人的青石板路正在被掘起。八十岁的祖父默默捡起一块残破的石板,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擦拭:“这上面,踩着咱们家四代人的脚印啊。”
曾祖父的脚印最深。1921年,十八岁的他第一次踏出这条路——其实那算不上路,只是荒草丛中被人踩出的痕迹。他挑着担子,赤脚踩倒荆棘,血珠渗进泥土。“路是人走出来的!”这句话成了我们家的家训。那时的路,通向山外的集市,更通向生存的希望。
祖父十六岁那年,带领全村人用錾子凿、用锤子敲,把那条羊肠小道铺上了青石板。每一块石板都磨得发亮,那是无数双草鞋、布鞋、赤脚打磨出的岁月包浆。路宽了,能走板车了,村里的山货终于能顺畅地运出去。
父亲的路,铺上了柏油。他开着村里第一台拖拉机,把石板路压得吱呀作响。路更宽了,汽车能开进村了。但父亲总说,柏油虽平整,却少了青石板的温度。
今天,推土机要彻底改变这条路。它将变成双向四车道的旅游公路,直通即将建成的景区大门。祖父一整天没有说话,只是把那些完好的青石板一块块搬到自家院中。
夜幕降临,施工队暂时收工。月光下,我陪着祖父走在尚未完全拆除的老路上。他突然蹲下身,抚摸着一块特别光滑的石板:“这是你曾祖父最爱歇脚的地方。”又指着一处凹陷:“这是你父亲小时候摔跤磕破膝盖的地方。”
“爷爷,您是不是舍不得?”
祖父摇摇头,又点点头:“路总是要往前走的。但老路拆了,记忆不能拆。”
第二天,祖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。他召集全家,把收集的青石板在院子里重新铺就——不是恢复原样,而是铺成了一条蜿蜒的小径,两旁种上花草。他说:“这是咱们家的‘记忆之路’,让后来人知道,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。”
更让人惊喜的是,他建议施工方保留老路上最有代表性的三段青石板,镶嵌在新公路的人行道上,旁边立牌说明这条路的历史。
如今,崭新的柏油路上车流如织,而镶嵌其间的三段青石板像时光的印章,提醒每一个路过的人:我们踏出的每一条新路,都承载着旧路的记忆;我们奔赴的每一个未来,都延续着来路的精神。
那天黄昏,我看见一个孩子好奇地踩在青石板上,问妈妈这是什么。母亲说:“这是老一辈人踏出的路。”
孩子天真地问:“那我们现在踏的是什么路?”
我看着霞光中向前延伸的新公路,轻声回答:“我们踏出的,是一条既通往未来、又不忘记来处的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