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出一条路

初一作文 作者:用户829350

踏出一条路

太行山的褶皱里,藏着一条三代人踏出的路。

太爷爷的路,是羊肠小道。1943年大旱,他挑着山货出山换粮,赤脚踩在锋利的石片上,血和汗滴成路标。他说:“路是咬出来的,牙咬碎了,路就通了。”

爷爷的路,多了些人烟。合作社那年,他带着全村人用䦆头刨、用铁钎凿,硬是在悬崖上拓宽了尺把。第一次能并肩走两个人,第一次驴车摇摇晃晃进了村。通车那天,爷爷摸着车轮印哭了:“这辈子值了。”

父亲的路,铺上了碎石。他开着二手拖拉机,把山里的核桃运出去,把山外的化肥拉回来。拖拉机突突的轰鸣声,惊醒了沉睡千年的山谷。路宽了,他的心也宽了。

轮到我了。

十八岁这年,我站在即将硬化的水泥路基上,手里没有扁担、没有䦆头、没有方向盘,只有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。这条物理意义上的路,父辈们已经踏得平坦。而我该踏出一条什么样的路?

清明,我最后一次走老路。太爷爷歇脚的石头还在,爷爷凿的炮眼还在,父亲拖拉机碾过的车辙还在。风过处,我忽然听见——那不是风声,是无数脚步声在回响:太爷爷沉重的喘息、爷爷抡䦆头的呼号、父亲换挡的铿锵,还有我即将远行的足音。

原来,每一代人踏出的都不是新路,而是同一部史诗的不同篇章。从求生到温饱,从脱贫到求学,路的形态在变,但踏路的精神从未改变。

我在路的尽头深深鞠躬,然后转身走向山外。这一次,我要踏出的是一条看不见的路——它通向更广阔的世界,却永远以故乡为起点。当无数个“我”同时出发,当个人的足迹汇成时代的洪流,这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来路与去路。

路在脚下,更在心上。踏路者永不孤独,因为每一步都回响着千百万人的和声。
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踏出一条路

下一篇:踏出一条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