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龙须沟》读后感

初三作文 作者:墨染流年

老舍笔下的《龙须沟》像一面蒙尘的镜子,映照出旧中国底层民众在污水横流中的挣扎与觉醒。当舞台灯光亮起,那条"臭水沟"便不再是北京城南一条普通的排水渠,而成为整个时代的隐喻——它淤积着贫穷、压迫与麻木,却在解放的春雷中迎来涤荡与新生的可能。这部创作于1950年的话剧,用最朴素的笔触讲述最深刻的人性故事,在泥淖与清流的对照中,完成对生命尊严的礼赞。

龙须沟的污浊是多重苦难的浓缩。沟水散发着腐臭,两岸房屋摇摇欲坠,雨水倒灌时粪水横流,孩子们在垃圾堆里捡煤核,病弱者得不到救治。程疯子这样的艺人被逼成"疯子",丁四嫂为生存苦苦支撑却仍遭欺凌,赵大爷这样的老工人空有一身力气却被压在社会最底层。这些人物不是符号化的"被侮辱与被损害者",而是活生生的个体:程疯子会为救孩子冲进火场,丁四嫂在骂街时仍惦记着邻居的饥饱,赵大爷默默修补着破败的社区。老舍以手术刀般的精准剖开社会疮疤,让每个观众都看见:当基本生存权被剥夺时,人性如何被扭曲,尊严如何被践踏。

解放带来的不仅是沟渠的疏浚,更是人的觉醒。人民政府带领群众填平污水沟、修通下水道、建起新房屋,这些物质改变背后是更深层的变革——程疯子不再躲在角落自怜自艾,而是重新拿起八角鼓唱起新曲;丁四从"这年头谁也救不了谁"的绝望中走出,主动参与社区建设;连最刁钻的王大妈也开始相信"政府是真给咱办事"。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"感恩戴德",而是普通人在获得尊重与信任后,自然迸发出的主体意识。老舍通过这些细节告诉我们:真正的解放不仅是环境的改善,更是让每个生命都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。

《龙须沟》的现代启示在于: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,要看它如何对待最底层的民众。今天的我们或许不再有臭水沟,但"隐形的龙须沟"依然存在——可能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,可能是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边缘化,可能是弱势群体在公共决策中的失语。老舍提醒我们:文明的真谛不在于高楼大厦,而在于是否愿意俯身倾听沟渠里的声音;进步的意义不仅在于物质丰富,更在于每个生命都能挺直腰板活着。就像剧终时孩子们在新修的沟边嬉戏,那清亮的笑声穿越时空,仍在叩问着每个时代:我们是否给了所有人平等生长的机会?

重读《龙须沟》,仿佛看见那条污水沟里沉淀着民族的苦难记忆,也倒映着人性的坚韧光芒。老舍用这部作品告诉我们:真正的"龙须沟"不在地理坐标上,而在每个忽视弱者的社会角落;而真正的"填沟"工程,永远需要将心比心的理解与脚踏实地的行动。当每个生命都被看见、被尊重,当每个角落都能照进阳光,这才是对"人民至上"最深刻的诠释。
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读《二马》有感

下一篇:小泉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