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之河与我的渡口
我总以为,人生是一条笔直向前的跑道,直到那个黄昏,在祖母的老宅里,我翻到了一本纸页泛黄的日记。
那是祖母十八岁时的笔迹,清秀而稚嫩:“若能选择,愿做一只鸟,飞越重山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”而此刻,八十四岁的她正坐在院中的藤椅上,眯着眼看夕阳,手边是做了六十年的针线活。
两种人生在时空中对峙——一个渴望远方的少女,一个安于方寸的老人。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人生?
老宅的阁楼上,堆积着家族的记忆。曾祖父的烟斗还残留着烟草的气息,母亲的嫁衣依旧鲜红如初,我童年时削的竹哨静静躺在木匣里。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个渡口,停泊着某个时刻的人生选择。
我拿起父亲高中时的照片,那个穿着白衬衫的少年,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。他曾在日记里写道:“要当一名作家,写出比时间更久远的故事。”可后来,他成了税务局的会计,与数字打了半辈子交道。
“后悔吗?”我曾问他。
父亲笑了笑,手指轻轻抚过泛黄的稿纸:“人生不是选择了什么,而是怎样对待选择。我虽然没有成为作家,但让你们的每一页故事都写得安稳。”
窗外,梧桐树叶正一片片飘落。春天的新绿,夏天的浓荫,秋天的金黄,冬天的枯枝——同一棵树,却呈现四种人生。没有哪片叶子能永远常青,但每片叶子都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认真生长。
夜深了,我陪祖母在院中乘凉。她突然说:“人这一生啊,就像溪水里的叶子,看似随波逐流,其实每片叶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漂流。”
“您实现了十八岁的梦想吗?”
祖母的眼睛在月光下格外明亮:“我飞过了,只是用另一种方式——把你们一个个抚养长大,看你们飞向更远的地方。这何尝不是飞翔?”
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:人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,而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。我们都在各自的渡口徘徊犹豫,但无论选择哪条船,重要的是如何在航行中认识河流,也认识那个掌舵的自己。
如今,当我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不再焦虑于选择的对错。因为我知道,每个选择都会在时间的河床上沉淀下来,成为新的渡口,等待未来的某一天,被我或者另一个生命重新解读、重新出发。
月光如水,照亮回家的路。这条路上,走着十八岁的祖母,走着年轻时的父亲,也走着正在寻找答案的我。我们隔着时光相望,在彼此的眼神中确认: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抵达何处,而是在每一个渡口,都能真诚地面对内心的河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