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婆家的竹椅
初二作文
作者:程小憨
外婆家堂屋的角落里,总摆着把竹椅。椅腿是深褐色的,竹片拼的椅面磨得发亮,坐上去能听见“吱呀”一声,像老人轻轻叹气。那是我小时候最常待的地方。
夏天的午后最热闹。外婆总把竹椅搬到院心的老槐树下,拿蒲扇扫掉椅面上的浮尘,再铺上块洗得发白的蓝布巾。我脱了凉鞋蜷上去,脚还够不着地,晃悠着踢空气。外婆坐在小马扎上择菜,豆角儿翠绿,茄子紫得发亮,她的手指粗粗的,指甲缝里总嵌着点泥土,择菜时却灵活得很,“咔嚓”一下就掐掉豆角的尖。
槐树叶筛下的光斑落在椅面上,晃啊晃的。偶尔有蝉叫得太欢,外婆就停了手,从围裙兜里摸出颗糖——不是奶糖,是硬邦邦的水果糖,裹着透明的糖纸。我剥糖纸时总粘手指,她就拿蒲扇帮我扇风,说“慢点儿,没人抢”。糖含在嘴里,甜丝丝的,连蝉鸣都好像软了些。
有次我在竹椅上睡着了,醒来时天已擦黑。身上盖着外婆的旧褂子,带着皂角的味道。竹椅还在晃,低头一看,是外婆正轻轻推着椅腿,蒲扇搁在旁边,她的眼皮垂着,像是也快睡着了。院角的丝瓜藤顺着篱笆往上爬,叶子上的水珠滴下来,“嗒”一声落在青砖地上。
后来再去外婆家,那把竹椅还在角落。我试着坐上去,“吱呀”声比从前响了些,脚稳稳地踩在地上,再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晃悠了。外婆端来切好的西瓜,说“椅子旧啦,早该扔了”,可说完又用布巾细细擦了擦椅面。
其实我知道,旧的哪里是竹椅呢。是槐树下的光斑,是含在嘴里的水果糖,是外婆推着椅腿时,悄悄晃过的整个夏天。